查看原文
其他

青春力行 共奔小康 | 重温百年革命史,同筑千年乡村梦

生科团委 华南农业大学团委 2022-05-06


2020年暑期,热血难凉的生科学子,在遵守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迈着青春的脚步走向了缤纷多彩的乡村。为了助力乡村振兴,支农推动脱贫,重温红色历史,弘扬传统文化,已有三支队伍完成了实践活动,他们分别赴往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潮州市潮安县、清远市连州市,调研当地特色产业或文化,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1



梅州大埔三河古驿道

“三下乡”调研团



该队伍旨在探索古驿道文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挖掘古驿道的价值,让古驿道在新时代承担新的使命,让沉寂已久的古驿道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同时,在指导老师梁辰老师的带领下,结合当地特色因地制宜的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通过“古驿道+文化”、“古驿道+旅游产业”、“古驿道+特色农业”交叉融合,尝试利用“古驿道+”的模式整合优势资源,将南粤古驿道与红色旅游、历史文化保护、乡村振兴等工作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


古驿道+文化,红色血脉看三河



大埔县三河镇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众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名人与三河有深切的交会。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调研团从旧寨村出发,来到了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纪念园的入口处赫然写着“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的红字标语,令人感慨万千。接着,调研团来到了三河坝战役纪念馆,纪念馆中展示了起义军进入三河坝时所走的路线和人物情况以及起义军在战斗中所用过的大刀、子弹和枪支等物件,调研团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也从此铭记三河坝战役的重要意义。
调研团紧接着来到余里古驿道。以余丰亭为起点,四周重峦叠嶂,山道崎岖,古藤、茂林、翠竹随处可见,还有连绵山坡及碧翠菜田镶嵌其间,摩崖石刻也偶有出现。走在这条简陋的石子铺成的道路上,队员们不禁感慨旧时商人和红军行军时的不易和艰辛。虽然如今的古驿道已是人迹罕至,但在这里发生的故事不应沉寂。



调研团在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内调研学习及徒步古驿道


“古驿道+旅游产业”,客家文化薪火传



调研团来到被誉为“大埔第一楼”的泰安楼。这座已有两百余年历史的客家古建筑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走入一幢幢质朴的小房间,就仿佛打破了历史的屏障,走入了百余年前在这里生活着的客家人民的世界。讲解员告诉我们,筑起这栋泰安楼的蓝氏宗族后人现已分布在世界各地,这就像是一部部客家史的重演,客家先民们沿着古驿道出洋,创业成功之后又返乡在故土上建起的一座座独具特色的客家建筑。而如今的客家后人们也在重新孕育和发展着从先民们那里继承而来的侨批文化和南洋建筑文化。


调研团在泰安楼正门的合影


“古驿道+特色农业”,灵芝蜜柚创传奇



调研团前往万川千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包括大埔蜜柚在内的许多梅州特色产品,更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客家文化。

在对董事长丘牡香进行采访时,调研团了解到丘女士是想借大埔蜜柚的这张名片将梅州的其他土特产品一并推出,扩大其他客家特产的知名度,让外地人更多的了解到梅州的风土人情。当丘女士被问及如何看待乡村振兴战略时,她动情地回答道:“我认为,国家搞乡村振兴就是想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帮助农民打通销路,把钱装进农民口袋,就是我想做的事。”

下一站,调研团来到旧寨村有机灵芝栽培基地。据了解,该基地是广州市委办公厅扶贫工作队进行扶植的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经营。当地村委书记介绍,基地获取的收入一部分用于支付工人工资,还有一部分则用于帮助地方贫困户脱贫,基地扶贫助农成绩较为显著,得到了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




调研团在基地调研时的留影


在本次实践调研活动中,“梅州大埔三河古驿道‘三下乡’调研团”感受到了三河镇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情,也切实了解到了政府与当地居民携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但如何让旅游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在当地全面开花,让乡村振兴的成果更好更快更精准惠及当地百姓,仍需我们更多的努力。



2



“多彩乡村行”调研团



为了探索中国多彩乡村,“多彩乡村行”调研团分为两个小队在指导老师董皓老师、汤顺海老师的带领下分别赴往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和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进行调研。这次调研之行,调研团从红色历史、传统文化、经济发展等多方面感受到了多彩乡村的魅力。


红色历史


梅州市大埔县


调研团通过参观三河坝战役纪念园、重走三河余里古驿道,深入了解三河镇的红色文化和历史。当地红色文化浓厚,有许多先烈战士们留下的痕迹,是缅怀先烈,研究红色历史、建设爱国基地优秀资源。


潮州市潮安县


叫水坑村位于潮州市潮安县凤凰镇,二战时期,潮澄饶革命委员会在这里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潮安、澄海、饶平三县边区统一政权机关。1934年11月在潮安、饶平两县边区的浮凤区叫水坑成立。1934年,潮澄饶县革命委员会在叫水坑内崀村成立公厅,在半山处设立县委印刷所,村民给革命军供应竹制军壶斗笠、草鞋草药等物资,成为抗日韩江纵队、凤凰山游击队的有力后勤保障,为创建浮凤苏区做出了积极贡献。




调研团在叫水坑村和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参观学习的留影


传统文化


梅州市大埔县


大埔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是著名的文化之乡。为了解非遗保护传承情况,调研团走进大埔县,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汉乐、广东汉剧进行调研。

调研团分别前往大埔县公颜汉乐汉剧厅和虎山中学开展相关调研活动。调研过程中,调研团欣赏到了公颜演奏团的排练曲目,观摩了虎中汉乐团的排练场景。乐声起,台上乐手吹拉弹打,室中雅音悠扬绕梁,台下听众心弦撩动。曲罢,调研团还分别从罗会长和李老师口中了解到广东汉乐的历史底蕴、发展现状、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虎山中学“广东汉乐”进校园特色办学项目的开展方式方法和虎中汉乐团成立及发展的相关情况。

在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进行广东汉剧相关内容的调研时,调研团对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的范健燕副主任和剧团演员赖老师进行了深入访谈,其中我们对广东汉剧的唱腔、行当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广东汉乐保护传承的历史和现状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现今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激烈碰撞,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中如何保持非遗传承的“正宗性”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对此,范主任表示这种情况无需担忧。广东汉剧在演出时会结合时代进步,在舞台背景、灯光照明等舞美效果方面增强观众的视觉享受和观看体验,但是广东汉剧诸如唱腔、戏曲程式等根本是绝对不允许变的,变了就不是广东汉剧了。







调研团在公颜汉乐汉剧团、虎山中学及汉剧传承保护中心参观学习


潮州市潮安县


凤凰山是全国畲族的发源地,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前整个凤凰山脉都是畲族的畲民。如今石古坪村仅有村民三百余人,会畲族语言的更是只有四位老人,民族文化已经严重流失了。现在畲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广东省内畲族人口仅占畲族总人口的4%左右。村长带调研团参观了畲族风情馆。馆内保存着古老的彩色连环图谱,其上记载着畲族的起源。还有从前畲族祭祀用的法坛、民族服饰等。随后,调研团来到一位老爷爷家中。老爷爷是村中仅有几位会畲语的畲民之一,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这几年间,村中会畲语的老人陆续去世了十来位,如今已快失传了。说到畲族传统节日——招兵节时,爷爷就有很多故事了。原来这位爷爷的父亲曾经是一位法师,他本人从九岁就参与了招兵活动,一直到他十五岁土地改革后,就没再招兵了。他还拿出了他爷爷传下来的招兵符册给我们参观。








畲族服饰、彩色连环图谱和特色图案


经济发展


潮州市潮安县


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叫水坑村是省定脱贫攻坚和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也是全市四个自行帮扶村之一,曾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导致经济落后。去年以来,叫水坑村依托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和名茶产业优势,走出了一条以“托管联营”“村企共赢”为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凤凰镇于20世纪90年代成为茶叶专业镇。1995年,凤凰镇被中国特产之乡暨宣传命名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称号。凤凰单丛茶是我国乌龙茶四大花色品类之一,以花香独领茶国风骚,多次荣获“全国名茶”称号。”凤凰特产数单丛,试品新芽韵味浓,但觉春山云雾气,随香飘送入杯中“是对凤凰单丛茶品质极恰当的评价。调研团跟随当地茶农从采茶到制茶一步步跟随,才了解到这一片小小的茶叶不起眼,却制作起来有如此复杂的工序,需要千锤百炼才能得到。







调研团在茶山里体验采茶制茶一系列过程


本次调研之行结束,调研团深刻的认识到,多彩乡村有非常多有底蕴有内涵的文化或者产业是人们所不知道的。乡村振兴的背后,是历史文化经济的共同发展的结果,每一处多彩乡村都值得人们珍惜。



3



清远“三下乡”调研团——逐夏队



逐夏队是“云”组队调研队伍,分为线上组和线下组,线下组由实践地当地的三名同学组成。在指导老师沈荣鑫老师、杨松青老师的带领下,调研团在清远市围绕东风村和斜磅村的脱贫经历展开调研,致力于调研脱贫现状与巩固脱贫成果的方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探寻山苍子产业之谜,揭秘春桔扶贫之路



调研团前往当地的春桔基地参观。通过技术人员王流冰的介绍,团队了解到当地春桔由农村农户负责种植,由村委集中运输销售,这种销售方式拓宽了春桔的销售渠道,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收入情况。

随后,团队来到山苍子加工基地。据负责人何佳静女士介绍,山苍子的原材料主要由种植示范基地采收,运送到山苍子深加工基地进行系列加工,得到精油或睡枕填充量的粗产品。基地管理模式采用“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为当地村民提供了许多工作岗位,解决了贫困户的收入来源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入。



调研团在基地调研学习



品红雪桃之甜,赏千年银杏之美



调研团前往清远连州西江镇斜磅村进行调研。通过采访村委,团队了解到了斜磅村的扶贫措施实施情况、经济发展情况、农作物种植与农产品销售情况等等。

当地的红雪桃基地管理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在广州发展集团的帮扶下,合作社集中基地土地与农户土地,雇佣贫困户种植管理,并依据土地占比实施分红制度。该模式能切实解决无业贫困户的收入来源问题,增加经济收入,助力脱贫。



调研团在基地的合影


黄桃助扶贫,山稻促发展



黄桃又称黄肉桃,属于蔷薇科桃属,因肉为黄色而得名,味香,甜多酸少,有较多功效,属于保健水果。黄桃扶贫果园是广州发展集团的一个扶贫项目,果园的面积大约10亩,年产量约4000-5000斤,采用“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的扶贫模式,组织合作社社员负责修剪树枝、组织打包黄桃等工作,包装好的黄桃发给广州发展集团公司销售,以月工资和年分红的形式增加居民收入。

山稻属于旱稻的一种概称品类,具有不占耕地、不需施农药和化肥、不需喷除草剂、不需人工浇水等特点,符合现代社会对粮食安全、生态、健康的需求,对保证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研团了解到,山稻比一般大米的品质更好,因此价格比一般大米要高两三倍。斜磅村的山稻现在由扶贫合作社成员种植管理,种植过程中也实行原生态、农业机械化模式,实现大面积的种植生产。山稻的种植,增加了当地农作物的种类,拓宽了贫困户增加收入的途径,对当地扶贫起到促进作用。团队成员在调研时遇到了正在打理山稻的合作社员工,据员工讲述,村中贫困户居民可以参与合作社多个项目,包括红雪桃基地、山稻种植、黄桃扶贫园、番薯种植等等,一般年底分红约1000元,月收入约4000元。



调研团向合作社成员了解情况


通过两天对斜磅村的走访,团队了解到企业帮扶是一个相对有效的扶贫举措。在企业和村民的合作中,村民提供了优质的农产品,企业提供了科技支持与销路拓宽的平台,让农产品的品质得以提高,外销效果更佳。斜磅村设置扶贫合作社,将零星的贫困户聚集在一起,给予指导与支持,不仅帮助了贫困户,还给自己带来了利润,这是一些还未完成脱贫的地区值得借鉴的方式。


乡村振兴奔小康,生科学子在行动




三支队伍赴往不同地区,调研不同产业和文化,却都向着同一个方向——乡村振兴,大家坚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集团企业的帮扶下,在乡村人民齐心协力的努力下,老百姓们的腰包会越来越鼓,生活幸福感会越来越强,早日走上脱贫致富小康之路!











或许你还喜欢


青春力行 共奔小康|助力科技兴农,同心携手抗疫


青春力行 共奔小康 | 探访乡村驿道,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资料来源华南农业大学生科团委微信编辑 | 蓝丹初审 | 陈进康复审 | 杨姗姗 金智欢终审 | 陈宇栋出品 | 校团委宣传部青年新媒体

 青春热血难凉,调研深入乡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